收录于话题
移动支付网消息:近日,公安部“十省会战”围剿信用卡套现犯罪的新闻在业内疯传,许多不明真相的从业者认为,公安清场,信用卡套现彻底完了。然而实际上,本次围剿的范围有限,惩治范围存在一定边界。
两个典型案例
一个是所谓“只需5%额度,智能还款终生无忧”的智能代还案例,另一个是通过搭建线上购物平台,虚构交易进行信用卡套现。
对于熟悉信用卡套现产业的行业人来说,这两类业务明显违规违法。
所谓信用卡代还,就是利用信用卡的账单日和还款日之间的时间差,使用剩余额度经过多次套现再还款,将账单移至下个月以完成所谓的代还,用户则需要支付手续费。
信用卡代还有着诸多风险。
首先是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。在使用信用卡代还时,用户需要将信用卡的卡号、密码、CVV码、实名信息等诸多敏感信息提交到平台,以完成所谓的“绑卡”,而这类平台没有正规的金融资质,难以保障信息和资金安全。这就可能出现信用卡盗刷、信息泄露带来电信诈骗、资金跑路等风险。
其次是债务风险。信用卡代还并不是真正完成了还款,而是将债务推至下个账期,推高了用户的债务风险。
最后是用户面临法律风险。信用卡代还本身就是虚假交易,很容易被银行风控系统察觉,进而使得自身的金融信用出现问题。此外,代还资金可能混杂不明来历的涉赌涉诈资金,一旦入账容易被冻卡,甚至被认为是参与了相关案件,进而被公安“上门”。最近,多家银行曾发布加强信用卡溢缴款和非本人还款管理的相关公告,便是存在此类风险。
从法律层面来看,2019年2月,最高法和最高检曾联合发布《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、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该文件就认定代还信用卡行为构成“非法经营罪”,最高可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,并处违法所得的五倍罚金或没收财产。
可以肯定的是,“十省会战”之后,信用卡代还成为了信用卡套现的禁区。
相对于信用卡代还,搭建购物平台进行信用卡套现的核心逻辑更加简单一些。警方的描述是,某App表面为一购物平台,却投放“手机POS 智还”“免费试用 刷卡还款不用愁 零投资创业”等涉及信用卡套现内容的广告,在点击绑定银行卡时可以同时绑定信用卡与储蓄卡,非正常购物平台,涉嫌信用卡套现违法犯罪。
本质上,这就是过去拿POS帮多人套现的翻版,只是把POS换成了所谓的线上购物平台。
在2013年《银行卡收单管理办法》发布时,就解释过“开放特约商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受理信用卡难道不怕套现吗”的问题,彼时答记者问就表示,最高法和最高检已经有针对信用卡套现进行司法解释的文件出台。
这文件就是指,《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(法释〔2009〕19号),到2018年该解释有所更新。
文件指明,违反国家规定,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(POS机)等方法,以虚构交易、虚开价格、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,情节严重的,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,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。而情节严重的界定是100万,情节特别严重为500万。
一般自己套现难以达到100万,帮别人套现则很容易超过这个值。2020年福建曾有一个案件,2015年1月至2018年间犯罪嫌疑人为自己套现2千多万被抓。
所以,自从银行卡收单管理发布以来,虽然信用卡套现不断兴起,但是大家都默守一个规则,“鼓励”用户自己套现,杜绝帮别人套现。
在本次“十省会战”之后,信用卡套现产业的底线也正在重新划定。
信用卡套现的底线
信用卡套现虽然名义上均是违规违法行为,但是市场需求巨大,所谓“法不责众”,仍然会有较强的生命力。但监管趋严下,新的底线也在形成。
非持牌不碰资金。没有支付牌照,不碰资金是一直以来的行业监管底线。特别是2017年,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》发布以来,严厉打击“二清”;再加之近年央行多次强调,金融活动必须持牌经营,严禁“无照驾驶”和超范围经营。信用卡代还实际上是形成了一定的资金池,触犯了这一底线。
注重数据安全。近年,通过短信形式进行POS推销的行为屡见不鲜,早期还只是推销POS,后期则发展到电信诈骗。近期,电销POS还被反诈中心点名,“一切电话、短信以POS机客服、办理大额信用卡退押金、给礼品等都是网络诈骗。”这背后其实是严重的信息泄露问题。此外,我国正在不断加强信息安全保护,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、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法规越来越完善,这使得套现业务一旦涉及大量数据安全问题,增加了从违规上升违法的风险。
规避洗钱与涉诈涉赌。信用卡套现模糊了交易路径,这让洗钱有机可乘。而当下公安对地下钱庄、洗钱、反炸反赌的关注度异常之高,一旦信用卡套现相关业务牵扯到这些活动,就必遭严厉打击。所以信用卡套现产业链各方,需杜绝洗钱、涉诈涉赌,让套现更“纯粹”。
有兴趣加入信用卡微信交流群,请加群主微信:mpaypass01,备注公司+姓名+职务+信用卡入群。